找到相关内容708篇,用时1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华严经》十地品概说

      内容提要:《十地品》是《华严经》中重要一品。此品主要叙述佛陀在他化自在天宫摩尼宝殿说法,金刚藏菩萨为与会大众十地法门之行相。大乘佛教将菩萨修行过程分为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等阶段,其中...》的异译《渐备一切智德经》、《十住经》等就已经先期译出并在社会上流传。关于菩萨修行的十地之教在中国佛教史上有重大影响,南北朝时期的地论师就是因研究解说《华严经?十地品》的《十地经论》而得名。本文依《...

    业露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62561815.html
  • 般若的含义及其在佛教中的地位

      般若的含义及其在佛教中的地位   般若是梵语prajna 音译,又译作班若、波若、钵若、般罗若、钵剌若、般赖若、波赖若、钵贤禳,它解释为智慧、慧、明。《大智度论》卷四十三中:“般若者,秦言智慧...达如之慧名。” 《法华义疏》卷四中:“无境不照,名为般若。” 般若是智慧的意思,但它不是一般的智慧,而是认识佛教真理的特殊的智慧,经中:   须菩提提白佛言:世尊常般若波罗蜜,般若波罗蜜以何义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4161919.html
  • 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的人生智慧

     般若是梵语prajna 音译,它解释为智慧。《大智度论》卷四十三中:“般若者,秦言智慧。一切诸智慧,最为第一,无上无比无等,更无胜者。”般若是智慧的意思,但它不是一般的智慧,而是认识佛教真理的特殊...其它二乘的。《金刚经》里讲的般若是对大乘菩萨的不共般若。   (一) 实相般若   佛教的实相则是指一种非有非无的存在,是一种状态,这种状态不同于俗人眼中的现实世界,但又不离于世俗的世界,佛教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4661925.html
  • 普门化红颜──中国观音变女神之探究

    故事 147  三.延州妇人故事思想之来源 148  (一)胡万川佛教密宗 148  1.佛教密宗受印度教性力学派的染渐 1502  .佛教密宗的大乐思想 151  (二)高祯霙非佛教 153  ...第二辑》,法国汉学丛书编辑委员会,北京:清华大学,1997年11月  〔日〕神冢淑子:《六朝道经中的因果报应与初期江南佛教》,《道教与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台北:国立历史博物馆,2001年2月  ...

    王俪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33262193.html
  • 现代物理学与佛教

    那么博大精深,如果对现代最高科学成果和科学原理都不能够透彻地认识,那么他的优越性也就无从体现。这与佛陀“世间解”,全面渗入世间,并提升世间的教义是违悖的。所以,有些不太理解佛学的人,就认为佛教是只能...安慰的作用。我们认为,这种看法是比较偏面的,不太恰当的,严格的起来佛教是与时俱进的,能够对现在的不管是物理也好、自然科学也好、社会科学也好,都能够作出非常透彻的认识,也能够对他们提出的最尖端的问题,...

    杜大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62362319.html
  • 论提婆达多之“破僧”

    不是最严重的。因各自集会,各自修行,各自弘法,不一定严重的危害佛教。所以这一类破僧,最好是复归于和合。在未能和合以前,佛:“敬待供养,悉应平等。所以者何?譬如虞金,断为一一段,不得有异”(五分律师二四...上座、知僧事的,都是承担义务,奉献身心而不是权力占有。所以没有领袖,为佛教僧团的惟一特色。中含瞿默目犍连经裹,阿难尊者充分阐明了这一意义。佛在长含游行经中,得更为明白:“如来不言我持于众,我摄于众,岂...

    印 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1562893.html
  • 佛教的心理学

    很小。就是贪心的产生和外在的物质确实有关系,但却不是绝对的关系。原因就是有的人本身贪欲心就重,有的人本身贪欲心就很小。所以,物质并不能决定心的一切。从佛经对心的解释来看,佛教对心的认识可以归纳为以下...它们是缘起的;作为精神产物,同样也是缘起的。比如眼识的产生,佛教讲需要九种条件:光线、空间、距离、眼根(眼睛器官)、种子(能认识事物的内在因素)、作意、意识、末那识、阿赖耶识。耳识的产生需要八种条件。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2463005.html
  • 把握人间佛教改革辩证思维的四个坐标

    必要性及其意义;后二在理论、实践上都有所创新,尤其是第四佛教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。   关于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改革运动,20世纪以来,已有一批重要成果问世,但尚缺乏从四个坐标(指以太虚大师、赵朴初...,主持菩提眷属祝福礼,成立人间佛教读书会,发起“做好事、好话、存好心”的三好运动,举办佛陀纪念馆奠基礼,乃至国际佛光会成为联合国非政府组织等,在在处处无不体现其般若智慧和创新...

    徐孙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4563017.html
  • 末法,即非末法

    末法,即非末法   王小良   须菩提,所谓佛法者,即非佛法。  ——《金刚经》  在世界性的几大宗教中,佛教的辩证法思想是非常丰富的,它是人类认识的成果之一,是佛教对人类认识的贡献。恩格斯曾说...201页。)毛泽东主席当年也曾和赵朴初先生开玩笑:“佛经里一些语言很奇怪。佛第一波罗蜜,即非波罗密,是名第一波罗蜜。佛赵朴初,即非赵朴初,是名赵朴初。看来你们佛教还真有些辩证法味道。”还说:“先嘛...

    王小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92963127.html
  • 怎样看待财富

    ,只是一份使用权或保管权而已。佛教财富是五家共有,或是天灾,或是人祸,都会将它们化为乌有。所以,这些身外之物是虚幻不实 的,随时都可能更换主人,而内在的精神财富才是我们真正可以依赖的无价之宝。   ...不能正确认识财富的作用和过患,往往就会被它所伤害。   那么,佛教又是怎样看待财富的呢?   1、毒蛇   在佛经里,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:某日,佛陀率弟子阿难外出乞食,看见路 边有一坛黄金,佛陀立刻对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95163413.html